平安良庆网讯 玉洞村坚持政治引领,以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为基础,强化“智力”支撑,提升自治能力,探索“点线面”新模式,着力推动基层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合力、增添动力、化解压力,实现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指标“两下降”。2018年以来,连续3年荣获“自治区四星级党支部”称号。
打造“中枢点”,以一个中心管统筹
打造辖区社会治安防控阵地。依托玉洞村综治中心为主体,整合警务室、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研判分析室、心理咨询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实现一体办公、联动办公。
配强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第一线,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阵地总指挥”,配备配齐警务巡防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心理健康医生等专业工作人员,并向良庆区党委、政府申请定期安排年轻党员干部下沉服务,组建精良治安防控队伍。
压实辖区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建、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应急处置联动、重点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民生问题联解等工作机制,切实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压实上肩,建立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督责评责的工作闭环,构建“听党指挥、思想统一、服从安排、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织密“防范线”,以三条防线保平安
筑牢治安巡逻防线,以“小巡逻”推动“大平安”。突出“警民联巡”,成立由120名志愿者组建的义务巡逻队,与辖区派出所干警、辅警常态化开展“我为大家守平安,大家为我守平安”巡逻行动,细化巡逻路线,将巡逻重点向治安乱点延伸,延长巡逻时间,将行动向后半夜延伸,持续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综治中心网格员与辖区巡警开展社会治安群防群控及爱心护学岗活动
筑牢矛盾排查防线,以“小排查”化解“大风险”。积极响应“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同时定期对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开展全面摸排,坚持“滚动式、无缝隙、全覆盖”,组织排查人员进单位、入户、到屋、见人。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低中高”风险等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并及时组织化解,做到“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严防“小隐患”加剧演变成为个人极端案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
筑牢风险意识防线,以“小提醒”拉响“大警报”。强化广泛宣传,联合重点区域的单位、住宅、商户,依托公告栏、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展示、播报平安玉洞建设宣传标语,让平安声音传遍玉洞村大街小巷,推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治安防护意识。强化以案释法,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电子工作站,精心挑选离婚诉讼、讨薪维权、聚众斗殴、交通肇事等多类经典案例,为到访群众释法说理、普法释疑,并开展警示教育,让警钟长鸣。
拓宽“覆盖面”,以三个立面护平安
打造视频监控面,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配套推进玉洞村“雪亮工程”,通过布置128个视频监控高清摄像头,打造重点路段、主要路口监控全覆盖,打通连接群众门前“最后一百米”,推动视频图像数据与公安实战、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网共享,确保应急事件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服务第一时间提供。

综治中心网格员依托“雪亮工程”平台开展日常监控巡查工作
打造网格管理面,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全村8个网格中配备专职网格员,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员借助南宁政法云APP和社区“微脑”程序,实时动态掌握流动人口、出租屋、村情民意、矛盾纠纷等相关信息,小事格内解决、大事上报处置;推动90多名特殊人员信息入电子档案,定期走访服务,真正实现“网格有专人、专职在肩上、事事在格中”。

网格员与辖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特殊人群走访服务
打造群众“自治”面,提升共建共治水平。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架起党群“连心桥”,不断吸纳先进党员、积极分子、爱心群众等,充实全村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切实为全村社会治安防控出谋划策、增援服务,通过激活群众自治活力,让群众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管理者和受益者。